常用保健穴位

浏览量:280
创建时间:2019-06-05 10:24

常用保健穴位

 

  足三里,在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。有调节机体免疫力、增强抗病能力、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、通经活络、疏风化湿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,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、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。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,经常按摩该穴,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。“三里”是指理上、理中、理下。胃处在肚腹的上部,胃胀、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“理上”,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;腹部正中出现不适,就需要“理中”,只用往内按就行了;小腹在肚腹的下部,小腹上的病痛,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,这叫“理下”。

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,十二指肠溃疡,胃下垂,痢疾,阑尾炎,肠梗阻,肝炎,高血压,高脂血症,冠心病,心绞痛,风湿热,支气管炎,支气管哮喘,肾炎,肾绞痛,膀胀炎,阳痿,遗精,功能性子宫出血,盆腔炎,休克,失眠等。

1559367886(1)

  保健方法:

  方法一:按摩法用大拇指或者食中指按在足三里穴上,保持手指与穴位处皮肤固定没有滑动,先顺时针方向按揉50次,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,要使穴位有酸胀、发热等感觉,每天按揉2至3次。可以起到健脾益气、和胃降逆、补益气血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脾气虚弱的朋友经过按摩本穴可以补益气血、扶正祛邪,有助于缓解神疲乏力、视物昏花、腹胀纳呆等症状;胃痛、呕吐等胃病坚持此法能够消食,和胃降逆,有助于缓解症状;腹泻、便秘的朋友坚持此法还能够调理胃肠功能,改善肠道功能、消除腹泻、便秘症状。此外,此穴为保健要穴,经常按摩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,慢性疲劳的朋友用此法有助于调节机体免疫力,保持充沛的精力。

  方法二:艾灸法暴露足三里穴,将点燃的艾条对准其穴进行温和灸15至20分钟,以皮肤感到温热但不烫为度。若患者感觉过热,可适当调节艾条与穴位皮肤的距离,每天1至2次。该法具有温中散寒、健脾和胃的功效,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表现的症状,如:胃脘冷痛、腹胀、形寒肢冷等。艾灸足三里还是养生保健常用的方法,有助于调节机体免疫力、增强抗病能力。登山或长途旅行前,艾灸足三里能有效缓解或预防旅途劳顿。因此,在日本,古代有“莫与不灸足三里者同行”之说。若长期施灸,还可以起到延年益寿、聪耳明目之效。若施灸时因灸量过大,出现灸疮,要注意预防感染,若灸疮过大,应到医院由外科医生予以处理。经常艾灸的朋友注意多饮水,施灸完毕后注意避免受凉。

  关元,别名三结交、下纪、次门、丹田、大中极。属任脉。足三阴、任脉之会。小肠募穴。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3寸。主治中风脱症,肾虚气喘,遗精,阳痿,疝气,遗尿,淋浊,尿频,尿闭,尿血,月经不调,痛经,经闭,带下,崩漏,腹痛,泄泻,痢疾及尿路感染,功能性子宫出血,子宫脱垂,神经衰弱,晕厥,休克等。并有强壮作用。

  保健方法:艾灸:用艾条每天温和灸3-5分钟,有强肾壮阳,增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,女性可以改善痛经、小腹发凉、四肢怕冷等症状,可长期坚持使用。

  按摩:按揉法或震颤法。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,稍加压力,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、小幅度地上下推动。操作不分时间地点,随时可做。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,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。晚睡前关元穴按揉10分钟,可以起到补阳强壮,女性可以改善痛经、小腹发冷等病症。

  三阴交:三阴交,人体穴位。位于足太阴脾经穴位,位于小腿内侧,踝关节上三寸。对于妇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,是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。三阴交穴是足部的三条阴经,也就是足太阴脾经,足少阴肾经,足厥阴肝经。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,符合阴的特性,对女性有特殊的保护作用。维持年轻,延缓衰老,推迟更年期。腹痛,肠鸣,腹胀,泄泻,便溏,月经不调,崩漏,带下,阴挺,经闭,不孕,难产,遗精,阳痿,遗尿,疝气,足痿,瘾疹,失眠,神经衰弱,荨麻疹,神经性皮炎。

  保健方法:

  方法一:按摩法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按在三阴交穴上,保持手指与穴位处皮肤固定,稍用力,先顺时针方向按揉100次,再逆时针方向按揉100次,每天按揉两三组。或者沿着小腿有节奏地上下叩击局部,左右交替,每天100次。本法能够健脾和胃,消除腹胀、腹泻;还能调理肝肾、行气活血,治疗女性月经不调、带下病以及男性前列腺增生、小便频数等病症。

  对下肢患肿胀、疼痛不适的朋友,按摩此穴还可以活血利水、通经止痛,有助于肢体功能恢复。此外临睡按揉本穴15至30分钟还有助眠的作用。操作时以自觉局部酸胀为宜,不宜用力过重以免因长时间按摩损伤皮肤。

  方法二:艾灸法暴露小腿部皮肤,选好三阴交,将点燃的艾条对准该穴进行温和灸15至20分钟。若患者感觉过热,可适当调节艾条与穴位皮肤间的距离,至皮肤感到温热但不烫为度。该法具有温补脾肾、温经通络的功效。对脾胃阳虚出现的胃寒胃痛、四肢不温以及肾阳虚弱腰腹冷痛、女子宫寒不孕、男子精冷不育等症状均有良效。本穴长期用灸法可以活血行气、温补肝脾肾,具有防病保健、强壮身体的作用。经常艾灸的朋友注意多饮水,施灸完毕后应避免受凉。

  涌泉穴: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,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、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,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,乃是肾经的首穴。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肾出于涌泉,涌泉者足心也。”意思是说: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,来源于足下,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。所以,涌泉穴在人体养生、防病、治病、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。别名:地冲穴。

  主治病症:神经衰弱、精力减退、倦怠感、妇女病、失眠、多眠症、高血压、晕眩、焦躁、糖尿病、过敏性鼻炎、更年期障碍、怕冷症、肾脏病、下肢瘫痪、头顶痛、咽喉痛、失音、舌干、小儿惊风、癫痫、神经性头痛、三叉神经病、精神分裂症、奔豚气等。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、穴道按摩治疗膀胱炎、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。

  按摩法,晚睡前,温水泡脚,端坐于床上,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,以右手握着脚趾,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,至脚心发热。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,以右手掌摩擦左脚心的涌泉穴,每穴搓揉15分钟左右,令脚心发热。

  如此做法,旨在通过按摩刺激涌泉穴,可以疏通肾经,补肾益气,发挥固本培元、延年益寿的作用。现代研究证明,按摩涌泉穴,可以调节植物神经系统,扩张血管、促进皮肤血液循环、加快代谢废物的排出、降低血液黏稠度,有效缓解神经衰弱引起的精力减退、倦怠感等,对于妇科病、失眠、高血压、眩晕焦躁、更年期综合症等有较好疗效。

  中脘:别名上纪、太仓、胃脘。属任脉。胃之募穴。八会穴之腑会。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。具有和胃健脾、降逆利水的功效。

  主治病症:胃痛,腹痛,腹胀,呕逆,反胃,食不化;肠鸣,泄泻,便秘,便血,胁下坚痛;喘息不止,失眠,脏躁,癫痫,尸厥。胃炎,胃溃疡,胃扩张,子宫脱垂,荨麻疹。

  保健方法:按摩:两手相对,点击中脘穴,用力稍大,直至出现酸痛等感觉,持续3至5分钟。若打嗝,属正常现象。或者用手指按在中脘穴上,保持手掌与穴位处皮肤没有滑动,稍用力,先顺时针方向按揉50次,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,每天按揉2至3组,可以起到理气健脾、消食导滞、和胃降逆、疏肝止痛的作用。胃痛、腹胀、腹痛的朋友坚持用此法能够理气、和胃、止痛,缓解疼痛症状;打嗝、食少、呕吐、泛酸的朋友用此法能够理气健脾、消食导滞、和胃降逆,减轻胃部症状;对于小儿,常用此法可以起到健脾和胃,促进消化,甚至提高免疫力的作用。

  方法二:温和灸法:暴露中脘穴,将点燃的艾条对准该穴进行温和灸10至15分钟,以皮肤感到温热但不烫为度。若患者感觉过热,可适当调节艾条与穴位皮肤的距离,每天1至2次。具有温阳散寒、止痛的功效。前者因没有使用生姜而作用较弱,用于胃痛,腹痛等;后者则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、腹痛和黄疸、泄泻等,作用较强。

经常艾灸的朋友注意多饮水,施灸完毕后注意避免受凉。

 

收藏